“奔月”結束 “探月”開始 新華社電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5日告訴記者,由于首次中途軌道修正滿足入軌精度要求,嫦娥二號衛星原計劃需進行的中途軌道修正再次取消,預計將于6日進入預定環月軌道。 據朱民才介紹,在10月2日實施的首次中途軌道修正中,北京中心對姿控擾動建立了精確的補償模型,從對修正后的軌道測量計算結果分析來看,控制非常精準,滿足衛星到達近月制動點的精度要求,所以,原計劃于此后進行的2次中途修正(分別預計在10月3日和5日)不再進行。這標志著我國航天軌道測定及控制技術達到精確水平。接連取消中途軌道修正,將為嫦娥二號衛星節約部分燃料,為衛星在環月軌道開展繞月探測工作提供更多動力支持。 今日上午,嫦娥二號將進行一次關鍵的“剎車”動作,以進入預期中的近月100公里的月球橢圓軌道。這個軌道稱為“環月橢圓軌道”,運行周期為12小時。入軌完成預計在今日上午11時許,這意味著嫦娥二號將結束“奔月”的過程,開始真正“探月”。此后,再經過兩次近月點制動,嫦娥二號將進入高度100公里的極月圓軌道。 截至5日11時,嫦娥二號衛星已在太空中飛行了88小時,距地面高度約34.5萬公里。 “修正”與“剎車”都是成敗的關鍵 朱民才介紹,考慮到運載火箭的入軌偏差以及衛星入軌后空間環境、調姿等多種因素影響,會對軌道造成一定的“擾動”,導致實際軌道與理論設計軌道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按照原定飛行控制計劃,嫦娥二號在長達100多小時的奔月途中,將安排大概3次中途修正,以確保衛星精確飛向月球。 嫦娥二號目前已進入月球引力影響范圍,按照飛行計劃,今天上午的首次近月制動,是嫦娥二號衛星能否與月球交會的關鍵。因為按照衛星飛行速度,如此時不及時有效“剎車”,衛星將飛離月球,與月球的再次交會將更加困難。而同時如果制動量過大,則有可能撞擊月球。因此,第一次近月制動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和風險性,直接關系飛行任務的成敗。 新華 綜合 昨天早上7時 傳回首批1.6G數據 全部符合預期 記者昨天上午從探月中心獲得消息,嫦娥二號衛星“奔月”途中需要提前打開的3臺儀器至前晚已全部順利開機,所獲取的首批數據已于昨晨7時接收完畢。 嫦娥二號升空后,共搭載7種探測設備,有效載荷總重約140公斤。其中,衛星所搭載的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和γ射線譜儀,分別于4日19時25分和35分開機,儀器運行正常。所搭載的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已于10月2日20時30分許開機。 至此,嫦娥二號搭載的7種探測設備已有3臺設備開機,這些設備主要用于地月之間的空間探測。而剩下的4臺設備將在衛星進入環月軌道后開機。據了解,已打開的3臺儀器已于昨天早上發回第一批數據。截至昨晨7時,首批科學數據接收完畢,容量在1.6G。目前這些數據已被中科院驗證,數據格式正確,且與預期結果符合,未來幾天數據還將會陸續傳回。 早在40多年前,一些國家就已經在月球探測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包括把人類送上月球。那么,如何看待今天中國正在進行的以嫦娥衛星為代表的月球探測工程呢? “月球探測是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步。”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說,其他國家40年前做的事,中國40年后做,未必就差40年。無論是采用的技術,還是想要達到的科學目標,都不可同日而語。基于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比如通信、網絡、科學認知等,我們是同世界所有人民一同進步的。 錢衛平說,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是從我們國家和民族承擔的責任考慮該不該做,一旦確定下來,不管晚多少年都要做。“但是,我們不可能超越科學的內在規律,一下子跨過很多階段,飯要一口口吃。” “雖然是比別人晚,但我們的每一步不再與幾十年前相同。”錢衛平說,我們是在人類共同的科學與文明進步的基礎上再開始的第一步,注定起點和水平要比幾十年前高得多,可以很快縮短這一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