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國強一直是我們黨和人民孜孜以求的宏大理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不斷壯大,與此同時,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未能完全同步逐漸成為今后謀求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的重要瓶頸。
進入“十二五”歷史新起點,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將“民富”目標擺上更加突出的地位,適時提出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在“十二五”即將開局之際,半月談編輯部特別組織“富民優先”調研小分隊,深入蘇、湘、瓊、內蒙古等省份,捕捉富民新亮點,探尋富民新路徑。
帶著夢想進城打工,夢想還有多少?
短板一:致富已觸“天花板”
“這些年我們收入增長比較快,但不知道未來如何增收。”江蘇省射陽縣阜余鎮火岔村村民陳華與妻子在外打工一年的純收入3萬元。對于增收,陳華并沒有太多的期望,“只要能保持現在的水平就行”。半月談記者在江蘇高郵、江都、射陽等縣市走訪了多家農戶,許多農民都表達了相同的看法。
“農民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都已到天花板,再提升空間有限。”江蘇高郵市馬棚鎮黨委書記金鋒說,基層最頭疼問題是農民致富,農村僅靠農田增收空間已經非常有限。江蘇射陽縣臨海鎮黨委委員、六垛村支部書記吳連榮也有同感。他說,農戶收入來源不外乎打工收入加農田收入,或是土地流轉收入,經歷過前些年的高增長之后,這些收入一般都固定了。
對于“天花板”之說,江蘇阜寧縣委書記王錦勝說,不可否認,單純依靠傳統農業生產增收確實已有窮途末路之感,未來農民增收的希望將會在高效農業。在常熟市董浜鎮的萬畝現代農業規模化示范區,農戶高峰租種了集體統一建設的蔬菜大棚45畝,目前凈收入已達到每畝8000元。 |